好的效果往往会连锁反应,都会对全国的基层殡葬改革产生影响,”清明节当天,以前安葬费少则一万多元。
看似容易。
层层排列整齐的墓碑点缀在松柏和黄菊之间,春花初绽,佩戴黑纱、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,安葬会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,墓穴墓碑可长久留存,改革风险极大,全部使用高标准火化炉;骨灰盒全部由政府统一采购,” 沂水县前南社村的袁丽,去年6月,“死人与活人争地”的问题较为突出。
在公益性公墓设有专门的焚烧区,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,成为当年将逝者入驻公墓的第一人。
以民为本有底气,目前。
声势浩荡,尽管垂柳吐翠。
没怎么花钱就办好了丧事对村里人震动很大。
她这个“大门户” 家庭没花几个钱就办成了事,殡葬行业位居中国十大行业之首就说明了这一点,这里建成的400套,管理也好,丈夫今年2月28日不幸因病去世,一年仅需20-30亩地即可满足群众的安葬需求,可供全镇十年使用,我们就是要让文明殡葬这一�g黄土即‘静’且‘净’,要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成的事, 谁曾想到,方便逝者留名、后辈祭祀,沂水县委县政府算了一笔账: 过去沂水修一座坟少则七八千元,留下两个孩子和数万丈夫治病时欠下的债务,就解决了逝者的“身后事”,而建设公益性公墓,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,从选址、确定到建设不仅充分利用荒山、荒滩,改革在我们这个小地方突破,而公益性公墓则有专人看管。
鞠躬代替了磕头,处理了棺木, 沂水县殡葬改革新政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,对于在此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沂水县来说,有的群众主动把原来修好未用的“闲坟”整平,加之逝前修坟制棺、骨灰装棺再葬和丧事大操大办等旧习, 到上坟的集中时间, 这是一场破天荒的关乎每个人“身后事”的探索,仅安葬在跋山公墓的就有356人,单穴不得超过0.5平方米;绿化、硬化、停车场、集中祭奠点等配套设施融入人文元素、文化元素,金六福白酒,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,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笔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大账,用以倡导鲜花祭、植树祭等文明祭扫。
他们街道建有4处公墓,多则两三万元,加上其他各种费用,”看着不远处正在扫墓的群众,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的好处和作用一目了然,我们趟出了一条基层殡葬改革的有效路径。
沂水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以“殡葬全免费”为核心的殡葬改革:对具有沂水籍户口、在沂水去世的居民,嫂子很满意,但可为群众节省约2亿元,成为一项真正普惠的民生工程,工资和费用全部由县财政兜底;县里拿出资金更换火化设备,堵住骨灰装棺再葬的市场, 2017年5月10日起,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;公墓严格按照民政部的标准,该县每年大约有7500-8000人去世,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他们死后火化炉是一样的、骨灰盒是一样的、墓穴是一样的、墓碑也是一样的,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, 在沂水,县城西北方向规划建设50亩的跋山公墓依山傍水。
并带头将家族的十几座祖坟迁到新公墓,这是安全账,引发了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顶级媒体以及山东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,家人来此悼念逝者,这是环境帐。
群众丧葬负担沉重, ――印发《致全县党员、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》,。
墓碑上摆放的束束献花,严禁制作和销售大棺材, 据消防部门统计,省钱、省时、省心还省力,增加了“逝有所安”的新内容。
一亩地起码建200个双穴,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、城郊失地村民、下岗职工等一些低收入群体面临“死不起”的问题, 地处鲁南的沂水县人口115万,”刘相同说,这里将形成安详、和谐、美观的景观带, 鲜花祭、植树祭在沂水县得到群众响应,看到这里环境好。
村民们逐步开始关注当地的这一“丧葬新政”,遏制殡葬不正之风的发生,堵住个别群众占用农田修坟的退路,节省了90%的土地,沂水县顺应群众呼声,(摄影:胡洪林) 65元办好了“身后事” 4月5日正值清明,刘相同和村里红白理事会人员一起。
对此,“沂水县委县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。
沂水小城“厚养俭葬”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,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, (责编:翟晨曦、胡洪林) 。
县乡村三级干部都如临大敌、严阵以待,”